混塔領域基礎研究 技術委員會《風電用高強混凝土性能研究》項目召開中期會議
9月16日下午,可再生能源專家技術委員會(REETC)《風電用高強混凝土性能》項目中期會議在北京金風科技園區順利召開。該項目對行業內C85至C105強度等級混凝土生產水平開展調研,按年度形成風電行業高標號混凝土物理性能試驗結果庫;同時在充足樣本量的基礎上,形成適用于國內風電用C85至C105強度等級混凝土物理性能平均指標;并通過對風電用混凝土性能與機理進行研究,為國內風力發電機組混塔設計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。來自60多位專家通過線上線下參與會議。
當前C80以上強度等級混凝土已批量應用在風電行業,2025年1月,可再生能源專家技術委員會(REETC)組織國內風電設備廠、材料供應商、開發商及第三方成立《風電用高強混凝土性能》項目,由鑒衡認證中心專家擔任召集人,這是技術委員會第一個開展的研究性公共技術合作項目,也是技術委員會與IEA Wind IA中國工作組聯合開展工作后的首個項目。
金風科技集團副總工、天杉高科總工程師徐瑞龍對與會專家表達了熱烈歡迎。徐瑞龍談到,混塔的技術系統化研究是夯實風電軟實力的重要組成,同時也充滿挑戰。金風科技經過十多年的深耕,在風電混塔領域從設計到實施方面已完成全面積累,但尚有關鍵點需深入研究,混凝土各項性能就是其中之一。隨著風電機組容量攀升,混塔結構尺寸越來越大,普通C50-C60的混凝土已經不足以滿足行業需要,在結構上C80以上混凝土的應用已經非常普遍,然而設計體系的轉換則缺乏統一的要求,歐標使用、設計外推仍然存在風險,高強混凝土性能研究可以彌補完善現有的設計體系,并為后期混塔大批量應用、為風電支撐結構領域行穩致遠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持。
可再生能源專家技術委員會負責人蔡繼峰在致辭中談到,2024年,風電新招標項目中,超過三分之一用到了混塔,全年混塔用量同比增加了200%以上,未來幾年混塔占比可能會繼續上升;而混塔的設計制造,成本問題與安全問題需要兼顧,當前,標準的缺失是一個實際存在的問題;同時,建筑行業的混凝土使用,與風電的受力特征存在天壤之別,固有經驗不能有效指導風電的混凝土應用;還有混凝土的參數驗證不足,除抗壓強度、彈性模量以外,對其他參數關注不足,比如風電塔架的疲勞特征更加明顯等等,這些都需要進一步的基礎研究。這個項目凝聚了整機廠家、塔架廠、材料商、開發商、設計院及第三方等,證明行業對混塔技術和標準研究的關注,希望大家同心協力,用技術與知識為行業高質量發展共同保駕護航。
鑒衡認證中心姜少輝代表項目工作組匯報了今年的工作進展,目前項目組針對行業內C80+混凝土力學性能測試數據開展了調研,包括混凝土的立方體抗壓強度、軸心抗壓強度、軸心抗拉強度、劈裂強度、彈性模量、疲勞性能、混凝土本構性能等,并針對當前調研結果進行了介紹。
技術研討環節,來自天杉高科的王健分享了“風電塔架用混凝土性能之彈性模量研究”的經驗、重慶大學黃小剛介紹了“風電混塔用混凝土疲勞測試相關結果”、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李翔宇則分享了“混凝土基本材性指標及變異性”相關研究成果。
與會專家圍繞高強混凝土的彈性模量偏差、回彈強度、換算關系、長期性能、疲勞測試參考強度、對結構設計的指導,以及讓業主可采用的方式等方面,展開了熱烈討論。同時,項目工作組針對高強混凝土的力學性能測試大綱展開了討論,為后續的批量性測試做了相應儲備。
后續工作組將進一步收集混塔的樣本數據,今年底將匯總出批量性測試的方案,并發布《風電用高強混凝土力學性能白皮書1.0》;按照計劃,這是一個持續3年的系列課題,歡迎行業專家積極參與此項研究,共同為國內風力發電機組混塔設計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。